焦點關注

興南夜市平民美食第一篇

興南觀光夜市,位於中和區南勢角捷運站4號出口,下車後步行左轉至興南路斜對面即可到達,入口處牌坊上面寫著「中和市興南觀光夜市」,其範圍是以信義街為主要路線,中段連接至景新街410巷口,形成一個T字形的夜市,營業時間為下午4時至凌晨12時,巷子內有許多的服飾店、鞋店、小飾品店、生活日用品店等,其中也有許多平民美食,物美價廉,值得我們品嘗。

瓦磘溝一日小旅行

瓦磘溝(瓦窯溝),一條在中永和交界的臭水溝,卻是中永和得以發展的母親河。昔日航運蓬勃的河流竟在數十年後變得髒臭不堪?身為中和人卻從未好好走過這條養育住在中永和地區的我們的母親河,趁著周末冬陽,跟著步道志工們一起探訪瓦磘溝。

公共參與周-中和頂南里水資源再利用

永和 / 新中和社區大學於上週六(10/12)舉辦公共論壇,參訪新北市中和區頂南里。當天參與的學員有20多人,參訪內容是為了解頂南里水資源的利用及環保回收成果。

中和錦盛里參訪

永和 / 新中和社區大學於上週六(9/28)舉辦公共論壇,參訪新北市中和區錦盛里。當天有社區大學學員與民眾20多人參加,由林素娥里長與多名錦盛里環保志工為社區大學學員介紹錦盛里在資源回收、環保、防災各方面的成果。

中和瑞穗配水池

瑞穗配水池坐落在中和,板橋,土城交界,自強國小旁的圓山(又稱員山,饅頭山,員山子,圓墩仔(閩南發音))。有自來水系統前,自永和深井所汲取出來供給到板橋地區的水源在此處暫時儲存,沉澱淨化,並利用此地的地勢所產生的壓力將水配送到板橋地區。在配水池邊立有紀念此配水池建造者山本信義的紀念碑。此處目前為新北市定二級古蹟。昔日可南望圓通寺,北眺觀音山,淡水河,為中和八景之一。

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採訪]中華民國緬甸歸僑協會

圖/文: 陳正哲,Wan
其實這不是協會辦公室,此一服務處所源於有民代願意提供一樓店面

地點:華新街15號的中華民國緬甸歸僑協會服務處
時間: 2013/05/29 晚上7:30~9:30
現任理事長張標材: 在緬甸讀完大學,民國七零年蔣經國時代來台灣時,國民政府長期推行的國語已經很普及,語言上就沒有遭遇到趙前理事長被公務單位各種語言歧視的情形。
前任理事長趙麗屏老師:52年來台灣,出生於大陸,後移居緬甸。剛到台灣來時覺得台灣是個落後的地方,"竟然連巧克力也沒有",剛來台灣便見識當時的公務員混水摸魚,欺善怕惡的能力。為了融入台灣社會、辦事方便,迅速學會了廣東話與台語。

理事兼秘書楊仲青:台北醫學大學、師大研究所畢,研究主題就是國籍與身分


華新街的歷史
採訪當晚的座位型式
華新街早期(40年前)只有三戶緬甸華僑居住,後來因為周圍有德州儀器與艾德蒙兩家公司在附近提供許多就業機會,緬甸華僑透過親友間相互介紹漸漸群聚在華新街。

民國56年,因緬甸排華,緬甸華人開始移居往大陸與台灣,其中,移居台灣人數佔八成之多。
目前全台約有十萬緬甸華僑,光南勢角地區就有4萬人口,新北共8萬人,其他如士林,中永和,新店,板橋,桃園等地也都有分布。

現在華新街的居民也慢慢的習慣了緬甸的飲食與風俗習慣,附近的本地人也常常到華新街的緬甸餐廳用餐。緬甸曾受英國殖民,受英國文化的影響有喝下午茶的習慣,若在下午來到華新街,可以看到當地居民喝著奶茶聊著是非。在緬甸當地,茶館更是人們談生意的重要場所!

在華新街也常常可以看到印度料理,這些印度料理也由緬甸人經營。緬甸會有這些印度料理,背後的故事也與英國殖民有關,當年英國殖民緬甸是透過在印度的總督府統治,因此很多在緬甸的印度人都是印度殖民政府派來緬甸的高官,有許多印度餐館為他們服務。

緬甸也有許多信回教的華人,多姓馬或明。而英國的統治也使緬甸當時的社經情況較中國西南部富裕,商業活動更加頻繁,這也是緬甸聚集許多華僑在此經商的原因。趙老師表示,在他初來台灣的年代,緬甸的繁華程度不輸香港新加坡,更勝台灣與大陸許多!

華新街目前有一百餘家店家,不只是小吃店,舉凡雜貨店、服裝店...等都有,甚至診所在華新街就有四間,可說是各行各業都有,且大多由緬甸華僑經營。近年來因潑水節,街道整治,南洋美食街的推廣等因素,華新街的生意蒸蒸日上,這裡的房價也是倍數成長,店租更高達每個月四萬以上。但有趣的一點是這裡大部分餐飲類店家都下午便休息。理事長分析,可能原因有二,一是商家多一大早便開始營業,產品因無保溫加熱,賣到晚上恐不新鮮,因此賣到下午便結束營業。另一種可能是緬甸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雖可食葷食但卻有過午不食的習慣,因此商家只營業到中午。



雖然緬甸華僑在台灣已經有自己的一片天,但理事長表示,約有三分之一的華僑在緬甸持有房產,且有在退休後回緬甸生活的打算。許多人都是夫妻倆在台灣工作,小孩交給在緬甸的阿公阿嬤隔代撫養。不過問到教育,他們大概在就讀小學時,還是會把孩子接到台灣來受教育,接受兩邊文化薰陶未來比較有機會。近年來,也因緬甸的民主,經濟等方面都有提升,很多年輕華僑也都回緬甸尋找機會。

緬甸歸僑協會
緬甸歸僑協會一開始名為緬僑協進會,緬僑聯誼會,主要業務為協助緬僑的孩子們認正在緬甸當地受教育的學歷證明,以使他們得以在台灣繼續學業。因當時移民採血緣主義,因此也負責認證緬僑的親緣關係,以輔助核發身分證。就連緬僑欲申請在緬甸親屬的死亡證明也是透過協會申請。





但隨著台灣國籍法的立法與實施,現今國籍的認定並不採取血緣主義,而偏向以出生地認定,協會的這項功能逐漸萎縮。取而代之的是因應現代報稅需求,協會為緬僑翻譯認證緬甸的戶口名簿,以公報稅列舉撫養之用。
而協會也由之前全台各地都各有地區性的緬僑協會,逐漸演變成至今的單一中華民國緬僑協會。

協會在中和每年定期舉辦的活動有潑水節與點燈節。潑水節其實就是緬甸新年的除夕,而除緬甸外,東南亞受小乗佛教影響的地區,如泰國,也有潑水節,但在儀式上有所區別。點燈節則是因為相傳在這天釋迦摩尼佛將從天庭來到凡間,而家家戶戶將在這天點上燈,迎接佛陀的到來。協會舉辦潑水節有14年的歷史了,從一開始由理事們自掏腰包舉辦,隨著活動的成功,漸漸獲得中和市政府的注意,將潑水節列為政府主辦之節慶活動並提供經費,2012年開始,再被新北市政府提升至全市重點節慶,成為市政府辦理的重要活動。
採訪結束後合影

採訪花絮,協會八卦大爆料,有緬甸經驗的台灣名人包括有(點按名字有連結):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