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陳正哲,Wan
其實這不是協會辦公室,此一服務處所源於有民代願意提供一樓店面
地點:華新街15號的中華民國緬甸歸僑協會服務處
時間: 2013/05/29 晚上7:30~9:30
現任理事長張標材: 在緬甸讀完大學,民國七零年蔣經國時代來台灣時,國民政府長期推行的國語已經很普及,語言上就沒有遭遇到趙前理事長被公務單位各種語言歧視的情形。 |
前任理事長趙麗屏老師:52年來台灣,出生於大陸,後移居緬甸。剛到台灣來時覺得台灣是個落後的地方,"竟然連巧克力也沒有",剛來台灣便見識當時的公務員混水摸魚,欺善怕惡的能力。為了融入台灣社會、辦事方便,迅速學會了廣東話與台語。 |
華新街的歷史
採訪當晚的座位型式 |
民國56年,因緬甸排華,緬甸華人開始移居往大陸與台灣,其中,移居台灣人數佔八成之多。
目前全台約有十萬緬甸華僑,光南勢角地區就有4萬人口,新北共8萬人,其他如士林,中永和,新店,板橋,桃園等地也都有分布。
現在華新街的居民也慢慢的習慣了緬甸的飲食與風俗習慣,附近的本地人也常常到華新街的緬甸餐廳用餐。緬甸曾受英國殖民,受英國文化的影響有喝下午茶的習慣,若在下午來到華新街,可以看到當地居民喝著奶茶聊著是非。在緬甸當地,茶館更是人們談生意的重要場所!
在華新街也常常可以看到印度料理,這些印度料理也由緬甸人經營。緬甸會有這些印度料理,背後的故事也與英國殖民有關,當年英國殖民緬甸是透過在印度的總督府統治,因此很多在緬甸的印度人都是印度殖民政府派來緬甸的高官,有許多印度餐館為他們服務。
緬甸也有許多信回教的華人,多姓馬或明。而英國的統治也使緬甸當時的社經情況較中國西南部富裕,商業活動更加頻繁,這也是緬甸聚集許多華僑在此經商的原因。趙老師表示,在他初來台灣的年代,緬甸的繁華程度不輸香港新加坡,更勝台灣與大陸許多!
華新街目前有一百餘家店家,不只是小吃店,舉凡雜貨店、服裝店...等都有,甚至診所在華新街就有四間,可說是各行各業都有,且大多由緬甸華僑經營。近年來因潑水節,街道整治,南洋美食街的推廣等因素,華新街的生意蒸蒸日上,這裡的房價也是倍數成長,店租更高達每個月四萬以上。但有趣的一點是這裡大部分餐飲類店家都下午便休息。理事長分析,可能原因有二,一是商家多一大早便開始營業,產品因無保溫加熱,賣到晚上恐不新鮮,因此賣到下午便結束營業。另一種可能是緬甸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雖可食葷食但卻有過午不食的習慣,因此商家只營業到中午。
雖然緬甸華僑在台灣已經有自己的一片天,但理事長表示,約有三分之一的華僑在緬甸持有房產,且有在退休後回緬甸生活的打算。許多人都是夫妻倆在台灣工作,小孩交給在緬甸的阿公阿嬤隔代撫養。不過問到教育,他們大概在就讀小學時,還是會把孩子接到台灣來受教育,接受兩邊文化薰陶未來比較有機會。近年來,也因緬甸的民主,經濟等方面都有提升,很多年輕華僑也都回緬甸尋找機會。
緬甸歸僑協會
緬甸歸僑協會一開始名為緬僑協進會,緬僑聯誼會,主要業務為協助緬僑的孩子們認正在緬甸當地受教育的學歷證明,以使他們得以在台灣繼續學業。因當時移民採血緣主義,因此也負責認證緬僑的親緣關係,以輔助核發身分證。就連緬僑欲申請在緬甸親屬的死亡證明也是透過協會申請。
但隨著台灣國籍法的立法與實施,現今國籍的認定並不採取血緣主義,而偏向以出生地認定,協會的這項功能逐漸萎縮。取而代之的是因應現代報稅需求,協會為緬僑翻譯認證緬甸的戶口名簿,以公報稅列舉撫養之用。
而協會也由之前全台各地都各有地區性的緬僑協會,逐漸演變成至今的單一中華民國緬僑協會。
協會在中和每年定期舉辦的活動有潑水節與點燈節。潑水節其實就是緬甸新年的除夕,而除緬甸外,東南亞受小乗佛教影響的地區,如泰國,也有潑水節,但在儀式上有所區別。點燈節則是因為相傳在這天釋迦摩尼佛將從天庭來到凡間,而家家戶戶將在這天點上燈,迎接佛陀的到來。協會舉辦潑水節有14年的歷史了,從一開始由理事們自掏腰包舉辦,隨著活動的成功,漸漸獲得中和市政府的注意,將潑水節列為政府主辦之節慶活動並提供經費,2012年開始,再被新北市政府提升至全市重點節慶,成為市政府辦理的重要活動。
採訪結束後合影 |
採訪花絮,協會八卦大爆料,有緬甸經驗的台灣名人包括有(點按名字有連結):
殺很大的瑤瑤、靈鷲山心道法師,周永明(HTC CEO),減肥出名之楊氏診所楊名權醫師,選秀節目中超級偶像的趙泰祥、楊蒨時、張龍,以及來自瓦城開過餐廳的歌手高明駿。(謎之聲:應該還有2012社運風雲人物,主持佛化同性婚禮的釋昭慧法師)
0 意見:
張貼留言